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一带一路:古代“海上丝路”起点的新征程

2015-7-12 19:28:30      点击:

  古代“海上丝路”起点的新征程 
———福建泉州供电公司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泉州是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曾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而泉州港在世界千年航海史上成为独占鳌头400年的“世界第一大港”。

  如今,泉州港已进入亿吨大港行列,与23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国际运输航线,2014年泉州港进出口贸易额超过150亿美元。泉州又是我国服装、陶瓷、石材等进出口商品的主要产地,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泉州供电公司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电网建设,全力服务企业,为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供电保障。

  一朝海舶来,顺流价倍蓰

  “骈肩集市门,堆积群峰起;一朝海舶来,顺流价倍蓰;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顺美集团是泉州德化县的陶瓷生产大户,一见面,该企业董事长郑泽洽就给记者念起了清乾隆年间郑兼才的 《窑工》这首诗,让人不禁浮想清朝时期德化青花瓷器远销海外的繁荣景象。

  德化是个千年古县,也是千年瓷都,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德化陶瓷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传承未断,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

  德化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黄金铭告诉记者,陶瓷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烧制过程中的火候把握,以前德化当地的陶瓷企业烧制陶瓷主要用薪柴,由经验丰富的  陶工用肉眼观察火苗的颜色来掌握炉窑的温度,火候的把握非常难,而现在,当地企业都用上了电窑炉,温度差能控制到1摄氏度,而且可以自动调节。

  在郑泽洽的窑炉烧制车间,记者见到了这种电窑炉,一条生产线配一台控制器,上面显示着电压、功率、温度等信息。郑泽洽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不用人工控制温度,由电脑程序自动控制。记者在车间里只看到几位装卸坯子和成品的工人,传统陶瓷烧制工艺流程中窑工挥汗如雨的场景已不再。

  郑泽洽告诉记者,使用电窑炉有几大好处:相比烧煤或薪柴,用电的能源成本更低;用电后窑炉温度控制精准,成品率大幅提高;一个工人可以看管几条生产线,人力成本大幅降低;无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

  “但是不能断电,一断电,正在烧制的整窑半成品就出不了窑了,全部坏掉。”郑泽洽对记者说。

  “现在德化当地陶瓷企业几乎都改成了电窑炉,我们专门成立了电窑炉供电服务队,及时沟通停复电信息,快速抢修,解除了陶瓷企业的后顾之忧。”黄金铭对记者说。

  石湖港中石,以电精雕琢

  泉州港石湖港区是亚洲最大的进口石材集散地。在码头石材物流园区,记者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石材方料,“别小看这些石头,一块方料能价值几十万,贵的能到上百万,我们在装卸的时候都特别小心。”泉州太平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谢明聪对记者说。

  谢明聪介绍说,石湖港现有5千吨级至10万吨级泊位共5个,2014年货物吞吐量达到3500万吨,其中石材吞吐量290万吨。

  目前,石湖港码头24架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的发动机均改用电机作业,全部实现了“油改电”,改造后吊装单箱能耗下降80%以上,单箱运行成本节省近80%,月平均油耗下降了50%,每年可以节约资金约1181万元,预计4年左右便可收回全部投资成本。

  在“油改电”项目实施前,初步测算港区需增加用电容量9600千伏安,这样一来,港区用电总容量将达到24200千伏安,已经具备了自建110千伏变电站的条件。但自建变电站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建成后的运维成本也不少。对此,石狮市供电公司将石湖港“油改电”项目列为电能替代重点跟踪项目,在分析港区用电负荷特点、综合考虑周边供电能力的基础上,为港口“量身定制”了  两条10千伏专线双回路供电的方案,节省了客户投资,确保可靠供电。2014年,该项目实现新增供电量438万千瓦时。

  石湖港堆积如山的石材大部分陆续运到泉州下辖的县级市———南安。

  南安是国内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石材生产交易中心,全市共有石材企业1500多家,石材产量、市场份额分别占全国60%和70%,石材业是南安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宗艺石材的生产车间,该公司总经理吕少友向记者介绍了石材加工最为复杂的雕花工艺,一台电脑控制一台雕刻机,电脑屏幕上快速闪动的一个个编程指令控制着雕刻机上那个细小的钻头,在坚硬的石板上刻下精美的图案。

  “现在使用电脑控制,电动雕刻,跟以前手动雕刻大大不同了,手工雕刻容易出错,一不小心雕错一处,前面的功夫白费掉,石板材料也就浪费了。”吕少友告诉记者,使用电动机雕刻,更加节约时间,产品合格率也大为提高。

  为做好石材企业的可靠电力保障,南安市供电公司结合宗艺石材生产实际,先后分4期为该公司安装了4台400千伏安专变,几年来几乎没有停过电。

  坚强电网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2014年,泉州电网累计完成全口径投资28.99亿元,新增和改造线路988千米,新增变电容量126.33万千伏安,为泉州外向型企业借力“一带一路”高速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马建胜  扬州君昊电气 www.jhdqw.com 转载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