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投资:盛宴背后亦有隐忧
新能源投资:盛宴背后亦有隐忧
根据彭博财经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为1979亿美元,同比减少43亿美元。中国再次成为清洁能源投资额最高的国家,第三季度超过26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根据中电联的统计,2014年中国新能源投资比重超过70%,风电(993亿元)和水电(960亿元)投资都分别超过了火电(952亿元)。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盛宴背后,亦有隐忧。
“强心剂”刺激下的能源盛宴
当前,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确实有较好的政策环境,电改9号文、碳排放峰值、光伏补贴、可再生配额、碳市场、微电网、电动汽车等政策,以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讲话,足以让新能源投资盛宴高潮迭起。
但是,经济新常态预示着中国能源消费已步入中低增量和中低增速的时代,能源消费年增长过亿、年增速超过5%的情况将越来越难出现。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仅比上一年增长2.2%,电力消费量增长3.8%,比上一年回落3.8%,为1998年以来的年度最低水平。今年1月至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1%,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大幅下降。其中,工业用电量下降0.7%,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658个小时,同比减少205个小时,再创新低。
在有大增量的情况下,新能源投资高速增长有巨大空间,但在窄幅缩量时期与火电的挤压也更为明显,导致各地“风光不再”、弃风弃光屡见不鲜。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5.2%,同比上升6.8%;弃光电量约18亿千瓦时,主要发生在甘肃和新疆,其中甘肃弃光电量11.4亿千瓦时,弃光率28%,新疆(含兵团)弃光电量5.41亿千瓦时,弃光率19%。
同时,因特高压等输配电基础设施建设仍需时日,即使建成也面临需求不足的窘境,新能源投资的可持续增长面临很大挑战。进一步讲,仅动增量的“奶酪”还比较容易,如果要涉及火电存量的替代,无异于伤筋动骨,需要更大的改革动能和政策利好,也要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
“无形之手”遵循的有形规律
悉数“现象级”投资热潮,新能源产业在本世纪至少已经历2000年和2008年这两轮过热。每轮过热都有企业破产倒闭,特别是第二轮过热后2013年尚德的破产和重组,沉重打击了新能源发展的热情。
不过,资本逐利的原始动能让投资市场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光伏遭遇欧美“双反”后,中国政府被动启动“救市”措施,间接造就了本轮新能源的“集体狂欢”,投资金额动辄百亿元。而现行的以配额制为基础的补贴机制,再次激发了地方政府强制新能源企业本地化的冲动,造成大量空心化的无效投资。也就是说,投入和产出效率反而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不断降低。
圈地式的新能源开发模式是一场极为危险的游戏,最终可能拖垮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造成新能源再次泡沫化。即便有英利、汉能等知名企业的危机警示,新能源的投资冲动仍持续高涨——政府在不断地修改规划数字,行业和企业在用各种峰会力证事业的辉煌。
来源:中国石油报 试验变压器厂家 www.jhdqw.com 扬州君昊电气 转载此文。
- 上一篇: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提速 “一带一路”推动疆电外送 2015/10/20
- 下一篇:为什么说“售电牌照”是子虚乌有之物? 2015/10/20